凉山新闻联播 | 党旗引征程(89)持续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
如敌人来自东方,便上东方之坛。
比如以前黄帝治理天下,理顺日月运行的规律,调和阴阳之气,节制四时的变化,校正音律历法的准则,使男女有别、雌雄各分,上下关系明确、贵贱等级分明,轻者不能欺凌弱者、多的不能压榨少的,各级官吏公正而不偏私,上下协调而无过失,法令严明,市场上没有见机抬价的现象,人民没有仇恨相争之心,于是五谷丰登,甚至出现凤凰翔于庭、麒麟游于郊的好征兆。因此,刑罚暴虐则多风灾,法令不正则多虫灾,杀害无辜则国有旱灾,政令不合适宜则多雨灾。
从道的角度论,就可以统括起来并等同视之。智力昏乱,则不可以执政,就像波动的水不能够作为平准一样。所以,通于根本的人,不会乱于末节。所谓明者,非谓其见彼也,自见而已。变革法制,并不是没有法,如有法而不用,则与没有法相同。
只有贵贱不失其体,则天下治矣(《本经》)。对尊贵者不减轻处罚,对卑贱者不加重刑等,公正之道畅通,则偏私之道就堵塞了。以家的基本结构延伸或理解的社会,也可称为熟人社会。
而作为世界大国或全球化的主力,我们可以参与联合国的重要事务。外乡人不知来自何方,其到来可能是有目的的,如寻找生意、旅游。陌生并不成为交往或互动的障碍。没有沾亲带故的考虑,对等就是合理的原则。
因此,在常规实践中,往往体现为文化在塑造人。即是说,对陷于困境或受难中的陌生人,孟子认为我们应该都有同情心。
同时也和其他传统一起塑造未来的世界。它包括象征系统与专家系统,前者如货币,后者则是各种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。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系统,都是由被服务者所不认识的陌生人操作完成的。如果把熟悉的人或者自己人称为我们,则陌生人便是他或他们。
一个是在陌生人的身份与公正的社会立场间建立起某种联系,一个是将陌生现象归结为对于文化的陌生。如果用亲疏有别刻画爱有差等,那只是自然人情,不是儒家的贡献。表面上,与传统社会一样,规则也不是个人参与制定的。……是故知保天下,然后知保其国。
前者是观念性的,后者是规约性的。而关爱的伦理正是生命的意义所在。
两个村落之间的共性,高于说两种方言的族群,不同国家如东亚中日韩之间的共性,高于它们与南亚诸国之间的共性。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,但事实上,现代社会既存在不合理的规则,也存在不守规则的人。
今日的放弃(滥用熟人关系)和接纳(加强规则建设),是迎接变革(现代化与全球化)的需要,但保留(仁爱精神)同样是面对时代的选择。第一,是我与他,或者他与我的关系,两者是对称的。如果不是熟人,那就要托关系。由于我们人多势众,而他孤立无援,所以一般不会成为问题。只要这些相同超出他和我们,不仅仅约束着我们双方,因为它们总的来说约束着很多人,那么他对我们来说就是远的。但人又是社会的存在物,需要合作才能生存、生产和生活,所以又有相互依赖的需要,且这种依赖连带着情感的关怀与依托。
当然,这也并不意味着,完全依照这些理念建设的社会是完美的。所以,舒尔茨说他们是匿名的。
不同之处在于,前者过目即逝,无须挂怀。商业是规则行为最基本的领域,但规则不限于商业,政治及其他公共领域,遍布各种各样、大大小小的规则,这些不同的规则交叉重叠,形成立体的规则网络。
只是对齐美尔来说,那是经验的观察,而罗尔斯则把它设计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推论环节。移民城市或国家的制度设计,往往更能满足陌生人追求富足与自由的机会需求。
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。保国者,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。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街头上偶遇生人的情况,所谓陌若路人即是。因此,规则文化与法制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。
摘要:从西方学术中陌生人问题的勾勒入手,提供一个简略但轮廓完整的论述,其重点在于揭示陌生现象的文化本质,同时初步刻画陌生现象的若干类型,并特别区分陌生人与陌生人社会概念的不同,后者才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模式。交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,可以是商品贸易,可以是劳力与工薪的交换,也可以是缴税以获得政府的服务。
建设公正、高效同时温暖、可靠的社会,把陌生人的世界变成我们的世界,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。只要我们感到在陌生人和我们之间存在民族的或者社会的、职业的或者普遍人性的相同,陌生人对我们来说就是近的。
我(或者极少数的我们)处在一大群的陌生人的包围之中,便有一个摆脱困境的需要,从而产生一个消极防御或者积极融入的心理过程。至于信用,孔子将其当作有普遍性的行动准则: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,行矣。
大规模移民,无论是出于经济动机(改善劳动与物质生活条件),还是政治动机,就是陌生人汇入陌生人社会的行为。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,行乎哉?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这些分析并不证明儒家有自觉的契约伦理,而是表明它需要且具有接纳现代规则文化的基础。齐美尔以他的敏锐,在这篇简短的文章中,提出两个后来被继续补充和发展的观点。同时,因强烈的文化自信,相信只有来学,无须往教的儒者,也没有孤身涉险传道的宗教动机。
但家庭伦理不是社会伦理,更非抽象平等观念实践的领域。大家加入时,也只有适应与服从的份。
前现代社会那种不是吞并就是排斥的态度,仍然是常见的伦理策略。现代规则社会中的交换关系有两种:一种是短期交换,如买一件物品。
这个文化模式指所有各种独特的评价、制度,以及取向系统和引导系统(诸如各种民风、习俗、法律、习惯、常规、礼仪、时尚)[2]102,它是历史地形成的,但同时表现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群体的特征。无独有偶,鲍曼的线索也是从齐美尔和舒尔茨引申开来的。